找到相关内容10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悟法师答: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?

    问: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? 月悟法师答: 内观(Vipassana)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。内观是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。开始的时候,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;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,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,体验无常、苦、以及无我等无处不在的真理。自然就慢慢离欲,从中可以体验安详、满足、愉悦。 天台止观涵摄所有的修行法门,总结为渐次...

    月悟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20101983574.html
  • 圣一法师讲菩萨戒之淫戒

    离欲。”   极乐世界无男女,无欲,阿閦佛国有男女相而无欲,娑婆世界有男女,有欲,而可以离,离欲便超欲界,而生色界,色界四禅天梵行清净,在娑婆世界修行,离欲、离色、离无色,便出三界,色无色界尚可以...外,赖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无能为道者矣。”四十二章经,佛示比丘离欲之法:“想其老者如母,长者如姊,少者如妹,稚者如子,生度脱心,息灭恶念。”此经云应生常住孝顺心,则庶几可矣。   若佛子,自...

    圣一法师讲

    |戒淫|淫戒|菩萨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3/1233442949.html
  • 瑜伽戒疏二乘不共戒科目

     一、自性  二、安立  三、诸相  四、数取趣  二、趣入地晶  一、自性  二、安立  三、诸相  — 四、数取趣  三、出离地  一、世间离欲  二、出世离欲  三、二道资粮(十四法)  ...  五、修作意  四、四持世出世持  一、世间道  一、作意  二、离欲  三、诸定  四、五通  五、生处  六、诸相  二、出世间道  一、了相作意  二、胜解作意  三、远离作意  四、观察作意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0667074.html
  • 人从爱欲生忧怖

    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的存在,由个人身心,延伸到身心相关的家庭、社会以及自然界的物质,对这些产生爱欲,采取种种手段以遂所愿,这是欲界有情之事欲。上二界有情,从初禅起,离欲恶不善法,即无诸欲——物欲、情欲存在。但离欲不即是断爱,爱生则苦生,色无色界有情,仍未跳出生死轮回。所以说:欲只是障道法,爱才是生死根本;离欲而越欲界,尚未超出三界。   阿含经说:“以欲为本故,母共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戒淫|爱欲|情爱|恐惧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81641621.html
  • 大乘大义章(问念佛三昧并答)

    问,断诸疑网;二者虽无神通,常修念阿弥陀等现在诸佛,心住一处,即得见佛,请问所疑;三者学习念佛,或以离欲,或未离欲,或见佛像,或见生身,或见过去、未来、现在诸佛。是三种定,皆名念佛三昧,其实不同者。得...,如人对见镜像。  又一凡夫,无始以来曾见,皆应离欲得天眼、天耳,还复轮转五道。而般舟三昧,无始生死以来,二乘之人尚不能得,况于凡夫?是故不应以此三昧所见,谓为虚妄。  又诸菩萨得此三昧,见佛则问,...

    慧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283763.html
  • 问念佛三昧并答慧远法师问鸠摩罗什答

    神通。常修念阿弥陀等现在诸佛。心住一处。即得见佛。请问所疑。三者学习念佛。或以离欲。或未离欲。或见佛像。或见生身。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是三种定。皆名念佛三昧。其实不同。者得神通见十方佛。余者最下。统...分别者。便能通达实事。   譬如常习灯烛日月之明。念复障物。便得天眼。通达实事。又下者持戒清净。信敬深重。兼彼佛神力。及三昧力。众缘和合。即得见佛。如人对见镜像。又一凡夫。无始以来曾见。皆应离欲得天眼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41.html
  • 居士的正淫范围及其意义

    自性安上“美好,快乐,清净,永恒”等等的概念呢?这是不合理的,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烦恼,它的果就是生死。许多持邪见者认为,离欲节欲是压抑人心,是禁锢人心的安乐,是刻意地折磨自己。对此以比喻来破斥,譬如染上...。所以,节欲离欲才是理智之道。针对于善根深厚的修行人,为了了脱生死,要求是绝对断淫,对于在家男女,不得已缓而求其次,暂时将淫欲规范在正淫的范围之中,以求能逐步过渡到离欲,最终还是以离欲才能出生死的。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居士|正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740017639.html
  • 南普陀寺念佛堂2007年冬季佛七共修法会昨日圆满结束

    带领下,持香、拈花至方丈楼迎请大和尚移步念佛堂。信众在法师们的带领下礼佛忏悔,认真聆听大和尚宣白戒法,场面庄严,如法如律。祈愿借此一日一夜的清静离欲之行,令诸信众植下出世善因,迈向涅槃解脱之道。 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共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1/08521719959.html
  • 出家与在家的伦理关系

    ,令闻法者能生厌欲、离欲、灭欲的感动。在家众则要尽自己的能力布施僧众所需的饮食、医药、衣钵、住屋,帮助做僧众不可做的事,如煮食、掘地、种植等,或僧众不方便作的事,如运输、采购、辅助教导等。僧众本就不应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947410.html
  • 遭遇辱骂等世法处苦,当善加思择忍受

    菩萨思惟:知此人身无牢无强,为老病死所逐,虽复天身清净,无老无病,耽着天乐,譬如醉人,不得修行道福,出家离欲。以是故,于此人身自忍修福,利益众生。(菩萨想:此五蕴身并非坚固之法,是被老、病、死所随逐的;虽然天身清净无垢,没有衰老、疾病,但天人耽著天宫的欲乐,如同醉酒之人无法修行佛道、出家离欲。因此,得此人身自己要忍苦修福、利益众生。)”   《六度集经》中说:“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,何等为四:一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忍辱|恶口|辱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7224126519.html